第29章
七月流火,暑气渐退。
总是独来独往的韩非,身边忽然多了一个人。以他的作风,当然不会主动叫上方谧一同去听课。然而,当他推开房门的时候,天朗气清,方谧正坐在廊下晒太阳,手中还捧着一卷帛书。听到他出门的动静,就自然而然地望过来,顺手将帛书卷好,塞进怀中,擡脚跟了上来。
尽管韩非有点疑惑——他和方谧偶遇的次数,好像太多太频繁。但是他并不排斥别人的友善。何况荀夫子也对这个会观天象的后生十分感兴趣,特意允许方谧旁听他们上课。
对于方谧的才华,韩非心中是认可的。他甚至很喜欢和方谧谈论时事。因为基本不用开口,方谧看待问题的角度新颖独到,还有十足的耐心,安静地等着他把见解写在竹简上。
有时候,讨论过于激烈,韩非会忘记自己是个口吃这件事,磕磕巴巴地说话。
方谧只是平静地听着,眸光温和,神色没有一丝异样,仿佛韩非和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让韩非受到某种鼓励,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他很乐意抛开笔墨,用语言和方谧交谈。
“今日,是邹、先生的课,他是……阴阳家。”
“六月飞霜谈天衍?”
稷下先生邹衍,最喜欢拿天上的日月星辰来说事,张口闭口,谈论的都是虚无缥缈的天象,人送绰号“谈天衍”。他原是道家弟子,后来开创阴阳家。被尊称为“邹子”。
市井传言,邹衍曾经效忠于燕惠王,被人陷害而入狱。他在狱中仰天大哭,时值炎夏六月,却忽然漫天飞霜①。燕国的大臣都认为六月降霜,是因为邹衍太冤枉,请燕惠王将他释放。
韩非转身,腰间系玉的丝带随风飘摇,玉佩也发出一声轻鸣,“慎言,不可、对先生不敬。”
“知道了。”
他们并肩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稷下学宫的“明德堂”。相当于教室。
方谧俊逸出尘,韩非矜贵优雅,都是一等一的美男子,坐在同一张竹席上,相得益彰。引得同窗频频回头张望。
尤其是荀子的弟子,李斯、公孙尼子、浮丘伯、陆贾、陈嚣等人,都觉得十分惊奇——韩公子非居然肯和别人共用一张坐席!
他们都以为,韩非是不会和庶人同席的。
事实上,韩非可没有这么说过,完全是他们胡思乱想。
为了照顾某个强迫症的感受,方谧耐着性子,有条不紊地将几案上的砚台、墨盒、毛笔等物件都摆放整齐,才摊开竹简。
荀子门下,可谓人才济济。
在不久的将来,会出两子:韩非子,和公孙尼子。
两位帝师:浮丘伯是楚元王的老师,陈嚣是汉孝成帝的师父。
两位丞相:秦相李斯,汉相张苍。
此刻,这些未来的大佬们,都还在努力求学。其中,李斯英年早婚,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张苍今年才六岁,还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没有拜荀子为师。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