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这年头,车马原本就很慢。跟鬼谷子结伴而行,这位老先生还是个享乐主义——他绝不啃干粮,两餐都要吃热饭,要求有荤有素。到了晚上,花钱住客栈也行,找人家借宿也行,一定要有片瓦遮头。
方谧也是个会享福的,何况朱家重伤初愈,需要休养。
反正也不急着赶路,方谧干脆买来绢帛,利用零散时间,提笔将一些炼丹的时候,不建议一起加热的原材料、大概率会炸炉的配方一一列举出来。比如硝石、硫磺、加上蜂蜜或者木炭。就很容易炸的。
写完,他还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漏,又补充上一些内容,包括:进行化学、物理实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一些存在风险的实验,需要准备的安全措施等等。
足足写满十几张绢帛。请鬼谷子转交给他的徒弟徐福。有了这份帛书指导,想炸炉都难。
等徐福把这些内容都背会、吃透了,不再搞高危操作,方谧再亲自指导他炼丹。
三人一道,走走停停。每路过一座城池,一处乡野,都要住一晚,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于是,他们整整走了十几天,才来到淄河渡口。
水边红蓼花开得正盛,站在一片红蓼芦苇之间,能遥遥望见对岸的小楼,以及远处临淄城的虚影。
恰好赶上汛期,河水的水位上涨。他们来得不巧,昨夜一场暴雨,大水冲断了渡桥,此刻正在抢修,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修不好。
想要渡河,唯有坐船。
天色尚未大亮,依稀还能看见天上一抹残月。
船不小,就是看上去不怎么结实,也不稳当。方谧和鬼谷子上船的时候,船头只微微一沉,水面上荡开一圈圈波纹。朱家上船,整个船身都猛地倾斜,剧烈摇晃好几下。船夫都被吓了一跳。
鬼谷先生没站稳,险些摔倒。
方谧顺手扶了他一把,“先生当心,上了年纪,尽量避免磕磕碰碰。”老人骨头脆,特别容易摔伤碰伤。
鬼谷子一拂袖袍:“啊呸!臭小子,你说谁上了年纪?我正当壮年,像你这样的,我能打两个。”
方谧:七十岁的壮年?行吧,你高兴就好。
虽然古代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过,在方谧的家乡,人均寿命一百五十七,七十岁确实还非常年轻呢。
“先生年富力强、孔武有力。”
“这还差不多。过来,给老夫捶肩。”
一边捶肩,一边随意闲聊,方谧惊奇地发现:这位鬼谷先生,不是传说中的鬼谷子王诩。
鬼谷子这个名号,竟然是代代相传的。他是第三代鬼谷子——黄石公。
鬼谷传到黄石公的手上,已经有些没落。第一代鬼谷子培养出孙膑和庞涓,第二代鬼谷子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到了他这一辈,就一个徒弟徐福,还彻底养歪。
徐福完全没有继承鬼谷的衣钵,他既不是兵家,也不是纵横家。反而沉迷方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方士。
第三代鬼谷子黄石公表示:老夫绝不认输!老夫要游历天下,寻找最优秀的兵家传人。
方谧微微挑眉:所以,你后来把《太公兵法》传给张良,还创造了一个典故——圯桥纳履?
话说,张良散尽家财,雇佣大力士,刺杀秦始皇。失败之后,他侥幸逃脱,藏身下邳。
有一天,张良在圯桥上悠闲从容地散步。他不疾不徐地走着,没招谁没惹谁的。前边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翁,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回过头,望着张良的方向,一点都不客气:“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略微诧异,左右一看,这附近没别人,不用怀疑,那个老头儿就是在喊他,而且态度十分恶劣。
张良的第一反应是:真想揍这老家伙一顿。不过,由于对方年老,不抗揍,说不定一拳下去,就得赔偿巨额医药费。张良最终还是强行忍住火气,他走下桥,把老人的鞋子取上来。
万万没想到,这老翁还来劲了,理直气壮地说:“给我穿上。”
张良觉得,既然已经帮别人把鞋子捡回来,那就好事做到底,他长跪着替老者穿鞋。
老人直接伸出脚相就,等鞋子穿好,大笑数声,扬长而去。
张良惊呆了——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如此无礼之人!目送老者渐渐走远。
那老翁走出将近一里路,又折回来,微微点头,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五天之后,天明时分,来这里见我。”
张良认为这个老人的行为很奇怪,可能不是一般人,他下拜行礼:“好的。”
五天之后,张良来到圯桥上,发现老翁已经先到了,气呼呼:“小子,你和老人相约,却比老人来得还晚,怎么能这样呢?五天后再来!”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