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1 / 2)

第78章

项羽欢呼一声,小猫似的蹭了蹭方缭的衣摆,跑到一边玩偃甲鸟去了。

项梁无奈地笑笑,让青衣小厮送来两坛兰陵美酒。刘邦颇有眼力劲,他捧着爱面子的项梁,仿佛对方依然是那个一呼百应的楚国将领。同时,还照顾到方缭的童心,给他找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地摆弄小孩子玩具的理由——教三岁的项羽玩儿。

方缭有点明白为什么楚汉相争,项羽拼不过刘邦了。在刘邦这里,几乎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想要的。

月光稀疏,无边夜色笼罩着驿馆中高低错落的屋宇。喝到兴起,刘邦手舞足蹈,放声高歌。

酒香茶雾中,方缭也十分应景地表演了一手转剑绝活。万万没想到:他费了不少心思,挑选一堆玩具都没搞定的项羽,被转剑这种帅出天际的动作吸引,化身狗皮膏药,黏着他不放。

翌日,冬阳煦暖,方缭立在雕花木门前。庭院深深、青墙褐瓦的采薇阁,从外观上看,更像是富贵人家的私宅。

项羽整个人裹在雪白的兔裘中,闷着头就要闯进去,被门卫拦住。

“谁家的小孩?这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项羽双手叉腰,趾高气扬:“国尉缭带我来的。”

小家伙的声音超大,门卫瞠目结舌,一脸惊奇地打量着方缭。路人也听得一清二楚,纷纷投来或玩味、或诧异的目光。阁楼上倚栏相望的红巾翠袖一个个笑得花枝乱颤。

在风月场所报官职,这是何等社死的场面?方缭呼出一口气,将项羽一把拎起来,就像提着一只小猫崽一样,还顺手掂了掂,进入庭院才放下。

横斜的梅枝上覆了一层薄雪,恍如花开。赵女舞长袂,越姬弹鸣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女郎们看见项羽,皆是一愣,随即嬉笑起来。有的掩唇偷笑,有的嫣然娇笑。一个胆大泼辣的女郎,直接伸手去捏项羽的小脸。

胭脂香粉的气息扑面而来,方缭不着痕迹地把小家伙向后扯了一点,正巧避开魔爪。他展袖作揖,轻言浅笑:“小侄儿闹着要吃采薇阁的酱驴肉,在下也没法子,莫要逗他。”

穿过一小片梅林,方缭登上小楼,在靠窗的几案边坐下,唤来龟公:“三斤①酱驴肉、锅盔牙子、冬菇鱼糜羹、凉拌豆芽、桂花糕、蜜饯红果、杏脯。温一壶清酒。”

本该在汉朝才出现的温室蔬菜,由于方缭的介入,提前出现在秦朝,可惜规模有限。这个时节,采薇阁的素菜,基本只有韭菜、萝卜、豆芽,方缭修道,不吃韭菜。

他吃了一块桂花糕,自斟自饮片刻,取来一双干净的竹箸,隔着食案替项羽夹菜,又将蜜饯红果推到项羽的面前。小家伙的胳膊太短,想吃却够不到。

方缭温和地给项羽纠正了一下拿筷子的姿势,任由小家伙尝试着独立吃饭。

项羽夹一块肉,掉在食案上。再夹一块肉,总算吃到嘴里,脸颊上沾了酱汁,又不小心抹开来,活像一只小花猫。

方缭摸出帕子,替项羽擦一擦脸。

这孩子严重挑食,偏爱酱驴肉,以及糕点和蜜饯,不肯品尝冬菇鱼糜羹。方缭从小碟子中夹起一颗蜜饯红果,哄骗项羽吃一口,却在项羽张嘴的一瞬间,给他喂了一勺鱼糜羹下去。

项羽怔了怔,委屈地望着方缭,眼睛睁得圆溜溜,眸子中腾起一层雾气。生平头一回体验到人世间的伪诈。

三岁的孩子,吃饱喝足便昏昏欲睡,直往食案下边滑。

方缭把项羽抱起来,看着小小的一团,手感十分瓷实。

就在这时,木质的楼梯上响起“哒哒”的脚步声,魏无知和张良一前一后地出现在楼梯转角。

方缭忽然意识到——比带小孩子上青楼,还报官名更社死的场面,是师父逛青楼遇见徒弟。

双方一个照面,气氛顿时凝滞。鸨母拈着粉色的绢帕赔笑:“几位小郎君认识啊?”

魏无知当机立断,让鸨母先回避。携张良一起上前行弟子礼。

方缭摆摆手:“都起来,这才几点,就混迹秦楼楚馆,成什么样子?”项羽撑开朦胧的睡眼轻轻一瞟,又眯起眼睛,在方缭的怀里扒了一个舒服的位置,继续睡。

张良和魏无知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开口。

“师弟久闻采薇阁盛名,想开开眼界。”

“师兄捡到绣着玉簪花的香帕,心痒难耐,硬拽弟子上楼。”

方缭:这是何等的塑料师兄弟?

不过,魏无知跟张良的貌合神离,是特意演给外人看的。比如此时此刻,隔扇门后,那两道鬼鬼祟祟、探头探脑的身影。

自从政哥一统江山,似鬼谷那般庞大又神秘的力量,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方缭已经做好淡出权利中心的准备,他将三百名鬼谷弟子挑挑拣拣,一部分放出去,在各郡担任学官、农官,其余的人,扶苏、魏无知、张良各领数十人。

魏无知献出信陵城和冶铁技术,获封高阳侯、食邑千户。担任治粟内史丞,相当于大秦财政部副部长、兼物价局副局长。张良的爵位是五大夫,依照《商君书·境内篇》,享有食邑三百户。虽然谈不上有权有势,但生活富足、同门之间守望相助是没问题的。

师徒三人一道将项羽送回驿馆,聚在国尉府小酌。

端茶倒水的都是偃甲侍女,不怕泄密。张良和魏无知进行了一波信息共享。

始皇帝没有嫡子,本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大公子扶苏是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但他不是唯一的选择。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胡亥等等,都有机会。

由于方缭教导过扶苏的缘故,方缭的弟子一入朝堂,直接被视作扶苏的支持者。事实上,张良根本不打算做那么出格的事,至少看上去,他只效忠于始皇帝,不会倒向任何一位公子。

魏无知正襟危坐,一副如圭如璧的庄严模样,他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坚定拥护者,摆明了向着扶苏,坦诚道:“大公子监国,礼贤下士,只求稳当不出错,未免太过小心了。最好能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收拢人心。具体做什么好,师弟给点意见呗?”

张良摆弄着棋枰,玉面上浮起一抹笑:“不出错,便是最合适的储君。太出众,反而横生枝节。”大公子太难了,表现一般,可能会被怀疑不具备治理大秦的能力。表现优秀,又容易引发陛下的忌惮之心。

“不必前怕狼后怕虎的,陛下西巡,让大公子监国,就是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若是表现平庸,陛下难免失望。”

“大公子只是大公子。”

他们各持己见,争论片刻,同时看向方缭。

方缭懒洋洋地斜倚着栏杆,观赏横枝疏影:“让大公子自己选,我总不能一直替他做决定。”

张良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师父要离开了吗?”

竟然如此敏锐?

方缭含混地笑:“没那么快。”

申时,赵佗带扶苏前来蹭饭。他俩身后的内侍,擡着三个大竹筐,一筐鲜牛肉,两筐贡果。比如地方郡县进贡的板栗、红枣、橘子、柚子等等。还有两只镶金嵌玉的乌木匣子,里边装着北扶余国进贡的鹿茸和人参。

方缭干脆派人去请王离、张苍和陈平赴宴。热热闹闹一屋子,都是胃口比较好的年轻人,一个赛一个能吃,幸亏国尉府的厨子已经培训出来。

方缭小口啜饮自酿的果子酒,听小辈们聊天。不多时,软烂脱骨、酱香浓郁的红焖牛排,香浓多汁的土豆烧牛腩,滑嫩辛香的黑椒铁板牛肉,配上胭脂鹅脯、桂花糖藕、白灼菜心、芹菜香干、山药枣泥糕、菰米饭、腌萝卜、水果拼盘先后摆上食案。

饭后,赵佗送走扶苏,自告奋勇要去参军,跟着屠睢、任嚣攻打百越,着手平定岭南,抓住最后一波军功封爵的机会。

方缭:明明可以当个富贵闲人,却偏要凭本事吃饭。

年轻人有上进心,应该支持。他沉吟片刻:“我可以将你平调到任嚣军中。岭南地形复杂,我军缺乏民众基础,粮草物资补给艰难,恐怕是一场恶战。武力征服只是暂时的,若想不出乱子,还需妥善安抚当地百姓。”

赵佗不服,疑惑道:“屠睢将军才是主帅!”

方缭笑而不语。

张良揉了揉赵佗的头,意味深长地一瞥:“阿佗,这种事情,听师父的没错。任嚣虽是副将,但他独领十万大军驻扎在番禺之都,坐拥山川之险,进可攻,退可守。你跟着任嚣,更容易学到真本事,也不缺立功的机会。”

又是一年春天,始皇帝东巡,于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武城侯王离、通武侯王贲、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国尉方缭等,百官随行。依然是扶苏监国,和上一次不同,他可以放手做事,不会被任何一位权臣掣肘。不过,也没有方缭这个护短的先生在一旁给他遮风挡雨。

扶苏拿着方缭捐赠的超级金库,在魏无知、张苍、陈平等人的辅佐之下,鼓励农桑、清剿山贼、兴办学校、培养医师,改善郡县的基础设施,将“强制无偿劳动”的徭役,改成每月有钱粮可领的打工模式,随着治安越来越好,百姓丰衣足食,人心渐渐归附。

旅途无事,方缭夜夜挑灯,总结这些年的战场见闻、用兵心得,写成《尉缭子》数卷。顺便写了一封信,用竹筒密封,准备临走的时候交给政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