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方缭拢袖,跟韩非对视了一眼。
这年头,尽管齐鲁大地,人文鼎盛,却依然保留着许多尚未开发的原始山林,尤其是牛山,植被茂密,人迹罕至,有老虎为患。
魏无知出发时,轻装简从,携带的清水和食物,大约只够一天用的。显然并没有在山上过夜的打算。
侯生若是警觉一些,昨天傍晚就该通知方缭。问题是,侯生心中一向不服气——负责照看魏无知的三个门客,他最年长,按照信陵君的吩咐,出门在外,应该由他主事。然而,魏无知只听方缭的话,另一位门客毛亨,是个书痴,整天就知道埋头苦读,跟他合不来,唯方缭马首是瞻。侯生一看见毛亨和方缭,就心烦。
后文彬是齐国的相邦后胜的嫡长子,君太后的侄儿,齐国一等一的纨绔。他邀请魏无知一同游猎,魏无知也不好拒绝。
他们一行七人,加上侍从,人数近百。原计划清晨出发,当天下午就回来。
到了约定的时间,人没下山。侯生也不在意——魏无知身边的侍卫,颇有几个弓马娴熟的高手,武器精良,就算遭遇黑熊、猛虎,也不怕的。他们顶多是遇到一点小麻烦,耽搁了时间。
侯生一直很镇定,直到下雨。一场瓢泼大雨,足以将山路冲断,魏无知很可能真的遇到危险。这一下,侯生彻底慌了。他终于想起去找方缭。
听完事情的经过。韩非立即起身,去召集人手,准备进山。
方缭眉心微蹙。哪怕在后世,于寒冷的深秋,雨后上山,也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何况这个年代,山路还是泥巴路,没有那种人工修整出来的台阶可以攀登。
他走到院子里,朝东边牛山的方向眺望了两眼。临淄雨后初晴,云破日出。但是牛山那一带,阴云密布,看起来应该还在下雨。而且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方缭有跟随老道士入山采药的经验,几乎知道所有现在进山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危险。只是一想到魏无知八成正在挨饿受冻,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借来一把锋利的剑,准备上山寻人。
出发之前,他提笔在绢帛上写下一些“深山救援必备物资”,让朱家前去准备,东西备齐了,就带去山中接应他。他会沿途留下记号。
侯生悄悄地嘘出一口气,他以为会被质问:为什么不早说?哪知方缭根本没空搭理他。
一切交代完毕,方缭回屋,披上鹤氅,背上干粮、肉脯、水囊,和应急药物,快步出门。
只见韩非早已换上一身窄袖劲装,背着弓箭和箭袋,站在廊下等他。韩公子非文武双全,穿这种紧身的衣裳,越发显得身姿挺拔,少了几分矜贵优雅,多出几许利落萧疏。宽腰带绕身一周,束出劲瘦的腰线。整个人犹如雪中松竹,峻拔无双。
韩非的两名侍卫,肩挎行囊,垂手待命。
他的贴身小厮,已经备好五匹马。仓促之间,质量良莠不齐,有两匹骏马,两匹驽马,以及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
几个师兄弟也陆续到场。
最终,还是按照方缭的意思,他和韩非先行一步,其他人留下,负责筹备救援物资,运送到牛山。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这种情况下,去的人多了,反而拖后腿。韩非不一样,他箭术超群,万一他们惹到猛兽,韩非能够远程射箭掩护方缭。
故老相传,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周,厥功至伟。辅佐周武王灭商,功勋卓著。因此,他是周朝第一个被分封的诸侯,封地位于齐地营丘,就在淄水岸边,相当于临淄城的前身。
当时,营丘附近还有一个商朝的附属小国,叫作莱夷,这是东夷人的政权。莱夷国的领袖莱侯不服从周朝的统治,企图抢先一步占领营丘,和姜子牙争夺地盘。
姜子牙听到消息,领着军队,星夜兼程地赶来。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是夜晚,一路急行军,他在荒山野岭迷路了。正当姜子牙一筹莫展之际,朦胧的月光下,山林之中,一头青牛为他指明了方向。顺着青牛的指引,姜子牙带领着他的军队,走出荒山,成功抵达淄水河畔,击败了莱侯。
为了纪念指路的青牛,姜子牙将那座荒山命名为牛山。
方缭和韩非骑着马儿,从北坡上山,途经管仲墓,又翻过一处坡度相对平缓的小山峰,在主峰脚下,顶着漫天雨丝,找到了那些纨绔的坐骑,各种宝马良驹。还有几个留下来照看马匹和行囊的随从。
这些人,饿着肚子淋成落汤鸡、冻得脸色青白。个个六神无主,急得团团转。最惨的一个,已经因为低体温症,出现了幻觉,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有生命危险。据说,这里原本有二十多个人守着,弄丢了齐相的嫡长子,害怕被责罚,陆陆续续逃命去了。
方缭给那个低体温症的人喂了糖水,让众人将他围在中间,摩擦生热,帮他取暖。
“谁还骑得动马?下山去给后边的人领路,有人带着食物来救援你们。”
接下来的路,都是深山老林,地上积着一尺厚的枯枝落叶,有些地方是实的,踩上去“咯吱”作响,整只马蹄都会微微向下陷,随时都有可能“马失前蹄”。有些地方是虚的,枯叶掩盖着石隙,不慎踩到,会有一种半只脚踏空的失衡感。运气不好,还能崴脚,甚至掉进地洞里。
这种荒山野林子,骑马是不成的,只能靠双腿继续前行。
千岩万壑,枯藤攀在古树上,雨水冲刷着嶙峋的石壁。原本潺潺流淌的小溪,变宽了数倍,进出山间的羊肠小道,泥泞不堪。有些低洼路段,甚至被积水淹没,水最浅的地方,也已经没过脚裸。
每遇到比较显眼的怪石、老树、峭壁等等,方缭就刻下记号,标明去向。
为了刻记号,方缭一个不慎,踩了一脚泥。用力一拔,脚拔出来,鞋子却还留在淤泥中。他将鞋子捡起来穿上,那种脚上湿漉漉、黏糊糊的感觉,此生都不想再体验第二次。怀念后世的防水防滑登山鞋。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