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2章 难以防御(1 / 2)

黄歇并不关心派系和势力,他与几位真正有才学的官员攀谈了几句。

在路上,他正巧遇到了范增。

黄歇点头示意,范增也遥遥微微鞠躬以表尊敬。

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没想到老人也会来参加朝会。

不过黄歇已经观察范增数天了,毕竟他是个有才的后辈。

因此,他发现了范增的一些不同之处,比如神色和心情与前几天相比似乎都有所不同,像是发生了什么好事。

黄歇没有掩饰自己的疑惑,直接走了过去,笑着问孤身一人的范增:“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吗?”年轻人一愣,似乎没想到这位楚国知名的老人、被称为文臣风骨的老人会主动与他搭话。

但范增并没有太激动,只是微微惊讶而已。

他闻言后很平静地笑着回答:“启禀大人,是熊犹公子回来了。他散朝后约定小人前去,像是有好的事情要禀报。”

老人眼前一亮,听到这话后心中也生出了一同前去的念头。

毕竟熊犹曾出使秦国,还被追杀到了赵国,想必知道一些有关秦王的事情,或许还知道一些内幕。

于是老人问道:“不知大人可否有兴趣与小的一同前去?想来若是看见大人前去,公子也会颇为欣喜。”范增笑着问道。

老人看了眼范增,轻轻点头。

这句话也确认了范增确实知晓了一些好事。

两人并肩走入王宫之中,无视了远处诸多官员狐疑的目光。不一会儿早朝便开始了。

这几日来楚国天天都在开早朝。

实际上该处理的事务已经堆积如山,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处理完毕的。

每日过来的大臣们在上朝奏折的同时也是在等待消息。

不过最近已经没有什么新的消息能够传来了。

唯一依旧有的消息就是被秦国侵占的那些城池中依旧有反抗军在反抗。

但看那力度显然是无法重新夺取回来了。

老人坐在空白的席位上遥遥抬头望着上方的君王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天下实在是太大了,从雄踞西方的秦国到六国,一个又一个国家、一个又一个势力相互隔离了数百里甚至数千里。

即便是相邻的两个国家,也有数十里的交接之处。在中原传递消息都有滞后性,更别提远处的月氏与匈奴了。

直到大战结束,六国都即将开始合纵联合,在齐国举行六国会谈时,这些蛮夷部落才得知了大战的结果。毫无疑问,他们也全都惊讶了许久。

然而,这份惊讶迅速被一股涌动的兴奋所取代。

随着中原七国战事的升级,八十万大军的折损,预示着他们今年掠夺粮食的行动将面临的风险将大幅降低。

匈奴,在听闻赵国惨败的消息后,更是欣喜若狂。

月氏一族,大致分布在现今的天山南部与祁连山北部之间。

而匈奴,则盘踞在大约今日的内蒙古一带。

赵国,坐落于黄河流域,其主要对手便是匈奴。

据传,匈奴的几个部落首领已开始密谋,计划从多个方向同时向赵国发起进攻。

他们并不关心七国的纷争,更不关心谁将称霸天下。

在匈奴人眼中,失去了李牧与四十七万大军的赵国,无异于一只待宰的羔羊,他们怎会放过这样的掠夺机会?

赵国的败绩已让赵王偃头疼不已,而匈奴的入侵更是让他怒火中烧。

尽管他愤怒难平,但首要任务仍是应对匈奴的威胁。

与赵国相似,秦国也面临着游牧民族的威胁。秦国的对手是月氏,尽管月氏相对较弱,但秦国的压力并不比赵国小多少。因为秦国不仅要应对月氏,还要防备更西边的羌支与和夷。

羌支与和夷大多居住在现今的青藏高原上。这两个游牧民族人数虽少,但加起来也约有匈奴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分别占据了青藏高原的北部和南部,那里的环境寒冷且资源匮乏。或许正因如此,这些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羌支与和夷,显得格外凶悍。

尤其是和夷部落,他们所处的环境极为恶劣,因此他们像饿狼一样,每年夏末秋收之时都会冲下山来,掠夺秦国西南边陲的郡县粮食。他们不仅派遣成年人,甚至还有少年、少女和老人参与掠夺。

他们面容狰狞,行动迅速,专门偷袭小村落和农田。

见人便杀,见物便抢,庄稼、牛羊无一幸免。

他们不得不如此,因为若不在此时找到足够的粮食,不仅他们自己会饿死,他们的亲人也会饿死。而游牧民族崇尚自由的天性,又让他们不愿种植庄稼。

这些游牧民族从不成群结队地行动,而是以小规模,如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前进,最多不会超过三百人,因此极难对付。

他们从四面八方渗透进陇西郡与黔中郡的最西边,肆意杀戮与掠夺。每年他们所造成的伤亡,甚至不亚于一些小规模的六国军队交锋。

这些事情在正史上鲜有记载,只有少数野史略有提及。

“王上,现在正是这种时候,黔中郡和陇西郡都传来了紧急求援的消息。”

咸阳王城中,灯火通明,御书房内,嬴政与荀子对坐。

美丽的宫女手持摇扇,在嬴政身后轻轻摇动,微风带来沉香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