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复盘时,我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微笑的弧度。镜子里的人越来越陌生,那个曾经会因为不公拍案而起的少年,正在被一个滴水不漏的“完美社交者”取代。我开始享受这种掌控感——只要我想,就能让任何人在五分钟内对我产生好感。但偶尔也会被噩梦惊醒,梦里我变成一滩没有形状的橡皮泥,任由无数只手揉捏成不同的模样。
渐渐地,我发现讨好别人就像吸毒。最初只是想获得认可,后来却陷入无止境的自我消耗。同事随口提的一句“最近好累”,我会辗转反侧猜测对方是不是需要帮助;领导的一个皱眉,能让我整夜反思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我的情绪不再由自己掌控,而是成了他人反应的傀儡。
更可怕的是,我失去了对世界的真实感知。当所有人都活在彼此编织的谎言里,真相变得危险而刺眼。部门年会上,所有人都在欢呼业绩飘红,可只有我知道,那些漂亮的数据背后,是员工连续三个月的无偿加班和客户的大量流失。但我只是举起酒杯,笑得比谁都灿烂。
直到那天,母亲打来电话。她说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问我工作怎么样。我条件反射地说:“挺好的,领导很器重我,马上要升职了。”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母亲轻声说:“你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有次你看到同学作弊,硬是追着老师说了一下午……”
挂断电话,我盯着手机屏幕上自己的倒影。那个眼神空洞、笑容标准的人,真的是我吗?这些日子,我用讨好堆砌起一座华丽的牢笼,看似获得了整个世界的善意,实则把真实的自己困在了黑暗深处。
或许真正的成熟,从来不是放弃表达,而是学会在真诚与善意之间找到平衡。就像春天的风,既要有吹开冻土的力量,也要有轻抚花瓣的温柔。我删掉了备忘录里的“生存法则”,打开日记本,写下新的人生信条:做一个温暖而有锋芒的人。毕竟,那些愿意直面真相的勇气,那些敢于说“不”的底气,才是生命最珍贵的光芒。
书本网